找到相关内容62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对个人修养的启示

    凡夫,念悟佛。前念着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又曰:“烦恼暗宅中,常须生慧日。邪来烦恼至,正-来烦恼除。”‘“烦恼”离不开贪、嗔、痴,产生于七情六欲,是人人不喜欢而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《坛经》...佛祖当年出家修道正是为了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,由此创立了佛教。佛曰“烦恼菩提”,六祖将其衍伸为: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。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。前念着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‘”这也许就是人生存...

    胡孝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763795.html
  • 学佛的三解脱门

    :“著境生灭起,离境无生灭”。他又说:“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生生灭灭与不生不灭之别,原只在著相不著相的关键,著相则是心意识系著我、我所,不著相则是悟入寂灭无分别法,此寂灭无分别法是八地...所有就入“无所有处”,以一切想为恼患而离一切想入“非想非非想处”,依厌离生死就入“灭受想处”,这五依是唯心定,有四禅,入这五种唯心定就如举手之劳一样的容易。  对于四禅,佛陀在杂阿含第二八七经曾提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4140448.html
  • 略论《坛经》的明心见性

    与“性”也是不二之法,只是迷与悟的不同而已,六祖说“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,前念着境烦恼,离境菩提”(22).   三、结论   六祖大师说:“凡夫佛、烦恼菩提”(23),人人本具...时刻保持本具自性的清净。又说:   “邪正俱不用,清净至无奈,菩提本自性,起心是妄,净心在妄中,但正无三障(19)”。   这是六祖所说悟的一种境界。是身、心统一;内、外统一的无分别状态,一种...

    照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149702.html
  • 禅门不可欺 (1)

    《六祖坛经》复云:“念念若行,是名真性。念念若行,悟此法者,是般若法;修此行者,是般若行。不修凡;一修行,自身等佛。善知识,凡夫佛,烦恼菩提,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。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...止南天。待吾灭六十七载,当往震旦,设大法药,直接上根。慎勿速行,衰于日下。’祖又曰:‘彼有大士,堪为法器否?千载之下有留难否?’者曰:‘汝所化之方,获菩提者不可胜数。……’”(《五灯会元》)  “最后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4751366.html
  • 凡夫佛 烦恼菩提

    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,“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;前念着境烦恼,离境菩提”。没烦恼的众生是诸佛,有烦恼的众生是我们凡夫。然而,一个人若彻底没了烦恼,肯定就是立地成佛了。讲白了,凡夫要修行,那还得...自有、独有、恒常不变了,都是灭,每个剎那都在变化。比如人身在组织细胞每秒钟,都在新陈代谢。我与前一我已经不是同一个个体。人的思想意识,客观世界、身边的事物也是一样,都是剎那变化了。待人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4651493.html
  • 禅思想在中国的变化和主要特点

    中说:“若起真正般若观照,一刹那间,妄念俱灭。若识自性,一悟至佛地。”《坛经·般若品》中还说:“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;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这就是说,人获得觉悟,不过在一念之间,在前...1995年,6~16页。】。总的来说,引入的思想主要是印度佛教中的一些禅的基本内容。   在隋唐之前,禅宗东土“祖师”里在禅法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菩提达摩开创的方法,所谓“二入四行”。 “二入”指“理入”和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5853484.html
  • 略述坛经思想的源流及其特色

    “凡夫佛,烦恼菩提,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,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坛经所说见性成佛之性,是顿见真如本性。此真如本性不向外求,而在自性中,故又名为自性,自本性。...为基础,而悟入真理,名为理入。见道,还要以四行来修道,达三轮体空,自利利他,庄严菩提。   《续高僧传》卷十六《慧可传》更明显地显示出“如来藏说”是《楞伽》教义:&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0963071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小扎

    :若见一切法,心不染著,是为无。  顿悟:顿,顿除妄念,悟,悟无所得。  物物皆有佛性:物物,因缘汇聚。  烦恼菩提:“”不是“等于”的意思,这句话不是说烦恼是菩提,而是在强调一种转换。(“善知识!凡夫佛,烦恼菩提,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;前念着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)烦恼和菩提间是执著和觉悟的关系。  公案:学习如何提问,如何回答,最终超越问答双方,在知识的世界里无所得,在佛的...

    谭 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465854.html
  • 修真习净十五年,四会六祖成佛地

    走近木箱好奇地去看,发现有食物就伸出前爪去拿,但是拿了食物,前爪拔不出来了。人走过去,猴子也不肯放下到手的食物去逃跑,就被人捉住了。六祖悟到:“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,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...小鸡。毛茸茸的鸡雏在沟里唧唧叫,老鹰眼尖,在天空盘旋猛冲下来就抓,但沟很窄,身子不能进去,被卡在沟里,爪子碰不到地,虽然翅膀在“啪啪”掮动,就是飞不起来。正所谓“大鹏金翅鸟,一飞千万里,全靠脚下...

    程昌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474454.html
  • 坛经的功夫哲学

    现出,如其言:“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,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”。参见慧能言:  “善知识,迷人口念,当之时,有妄有非,念念若行,是名真性,悟此法者,是般  若法;修此行者,是般若行。不修凡,一修行,自身等佛。善知识,凡夫佛,  烦恼菩提,前念迷凡夫,念悟佛,前念著境烦恼,离境菩提。善知  识,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,无住无往亦无来,三世诸佛从中出,当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765857.html